关注全装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注全装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004-02-13 2001年6月17日,上海新建住宅全装修建设鸣锣开工。从最初3000套的试点到2003年约6万套(638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的确定,全装修住宅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不仅是全装修的房屋,更需要一种全装修的服务,是一种集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于一体的全装修住宅。然而,在全装修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双重征税、政策设计缺陷、“第一责任人”等等。以“第一责任人”为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开发商进行全装修住宅建设的积极性。开发商在住宅装修方面并非专业人士,他们也要到市场中寻找具有专业技能的装修商为自己服务。如果非让开发商承担因住宅装修而产生的责任,不符合民法中“责任自负”的基本原则,将有失公允。为此,亟待构建全装修住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全装修住宅市场更加规范化,从不同的层面推行全装修住宅。
所谓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出面,协同各方参与而构建的一个社会化服务平台。所有想参与全装修住宅的装修商、建材供应商以及厨卫用具供应商等,进入到这个平台中。
这个平台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保证当前全装修住宅市场中装修商鱼龙混杂、责任归属不明等问题的合理解决。
1.严格的进入机制,保证装修商队伍的优质、高效。行业协会可根据商品质量、服务能力、历史信用和品牌知名度等指标,对装修商进行审核,只有符合标准的装修商才能拿到入门的钥匙。
2.规范的管理机制,促使装修商自觉进行优质服务。行业协会定期对服务平台内的装修商、建材供应商以及厨卫用具供应商等进行调整,存优汰劣,增强其竞争意识与忧患意识,保证向开发商推荐的都是值得信赖的企业。
3.明确的责任归属机制,降低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若出现房屋装修方面的纠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归责于装修商或者配套设备供应商,实现权利义务的对等。抛开“第一责任人”的包袱,开发商参与全装修住宅开发的热情将更加高涨。
4.专业化与规模化的产业格局,更有利于全装修住宅的推行。开发商、建材供应商和装修商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实现专业化分工。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社会化服务平台,开发商出售的不再是简单的全装修住宅,更重要的是出售了“全装修服务”。消费者购买全装修住宅的同时,也购买了一种终身的全装修服务,全装修住宅也将更加深得民心。
虽然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尚未付诸实施,但是全装修住宅的某些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之中。据悉,上海市房地局正在加紧制定全装修住宅设计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政府部门的积极举措,将有助于社会化服务体系早日建成,服务于民。